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00:35:18   浏览:980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

浙江省人大常委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

(2003年6月27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听取了省政府关于开展生态省建设情况的报告,进行了认真的审议。会议认为,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我省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是我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是一项功在当代、泽被子孙的民心工程,合乎省情,顺应民意,意义重大而深远。会议指出,我省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基础,多年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是推进生态省建设的有利条件。要在省委的领导下,举全省之力,紧紧抓住21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文明发展之路,把我省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省份。为此,会议作如下决定:

  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建设生态省,就是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遵循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树立集约、高效、永续的发展理念,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不仅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关系人民群众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建设生态省的科学内涵,深刻认识生态省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统一思想,把生态省建设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树立全面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加快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公德意识,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大力营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科学编制规划,明确生态省建设的目标任务

建设生态省,是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省人民政府要科学编制和组织实施《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生态省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确定启动、推进、提高等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建立符合国家规定和我省实际的指标评价体系,正确把握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功能区划的关系,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持续快速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全面打造“绿色浙江”。各地都要根据《纲要》,从当地实际出发,编制本地区的规划,明确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创建生态市县和生态乡镇活动。要按照不同生态功能区域的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有效推进。

  三、围绕重点领域,扎实做好生态省建设各项工作

建设生态省,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要根据生态省建设的现阶段目标,围绕重点领域,认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建设项目。要继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规模。加快城镇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省的污染物处理能力。建立污染源的长效管理机制,下大力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积极稳妥地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活动,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加强水、土地、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加快重点生态公益林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在生态省建设中,各地都要从实际出发,每年集中解决一些突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到年年有新进展,年年有新成效,力戒形式主义。

  四、坚持改革创新,为生态省建设提供有效的保障

建设生态省,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要建立生态省建设领导负责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落实责任,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改进和完善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办法,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成效作为考核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成绩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引入绿色GDP观念,不仅看经济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和环
境指标。要切实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各级政府要把生态省建设资金列入本级预算,并逐年按一定比例增长,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的导向作用。要以改革的思路,拓宽投资渠道,通过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运作,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投融资机制。省人民政府要认真研究,逐步建立和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加大向欠发达地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继续实行鼓励退耕还林和下山脱贫的优惠政策,增加资金投入,加快退耕还林和生态移民的进度,促进这些地区加快发展。要突出科技创新,积极推广应用环保科技成果、绿色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新技术,加强生态省建设的人才培养。要扩大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吸收和借鉴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秀成果,加快生态省建设步伐。

  五、加强法制建设,为生态省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建设生态省,需要法制的规范、引导和保障。要根据国家法律和生态省建设的实际需要,抓紧制定和修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进一步健全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坚决制止和查处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惩处严重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单位和个人。各级政府要每年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生态省建设进展情况,接受监督检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采取执法检查、视察、评议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保证各项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内的有效实施,依靠法治扎实推进和保障生态省建设。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共青团中央关于普遍进行做一名合格共青团员教育的通知

共青团中央


共青团中央关于普遍进行做一名合格共青团员教育的通知
(1981年2月9日)



  为了进一步提高团组织的战斗力,改善目前团员队伍的状况,更好地发挥共青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全团普遍地认真地进行做一名合格共青团员的教育。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是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团组织的核心作用,经常地、直接地是从广大共青团员的模范作用中体现出来的。目前,我们面临着在安定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调整的巨大任务,这就要求团的队伍必须坚决和党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在努力完成这一巨大任务中,共青团员在青年群众中必须发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因此,加强团员教育,不断提高团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团员队伍的质量,已成为当前的团的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应当肯定,目前全国四千八百多万团员,绝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是按照团章要求,有一部分团员是不合格或不完全合格的。他们当中,有的缺乏政治上的坚定性,对四项基本原则怀疑动摇;有的存在个人主义思想,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有的组织观念淡薄,不遵守纪律,长期不参加团的活动;有的参与封建迷信活动;有的道德败坏,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团员队伍的质量,影响着团组织在青年群众中的威信,影响着团组织的战斗力,与新时期共青团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很不相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求各级团委、各行各业团的基层组织都要十分重视团队伍的自身建设,重视团员教育,把做一名合格共青团员教育的工作作为团组织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

  进行做一名合格共青团员的教育,目的在于提高整个团员队伍的质量,进一步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增强团组织的战斗力。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应该明确,这次教育一定要着眼于大多数,在全体团员中普遍认真地进行,而不要仅仅在少数不合格团员中进行。同时,还要明确,这次教育不是搞运动,不搞人人过关,要坚持正面教育,讲清道理,启发引导,提高觉悟,增强广大团员的责任感、光荣感,使他们自觉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青团员。

  进行做合格共青团员的教育,要以共青团员的六项义务要求团员,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章讲话》、《共青团员怎样要求自己》为主要教材,《青年修养十二讲》作为辅助教材,联系团员的思想实际,针对有些团员对四项基本原则和调整、改革中的某些方针政策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针对有些团员不懂得团的基本知识,不懂得怎样才算一个合格的共青团员等问题,切实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的教育,搞好团的性质和任务、团员义务和权利、团的组织纪律性和共青团员的模范作用等教育,引导广大团员做到:带头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带头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当新长征突击手;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带头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关心维护青年群众利益,做安定团结的促进派。通过教育,使团员明确为什么要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和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

  各级团组织要按照这次教育的目的和要求,采取群众自我教育的方法,充分发扬民主,启发自觉,以平等商量的态度,共同讨论的方式,引导广大团员分清是非,提高认识。要注意表扬好人好事,评选优秀团员,激励团员奋发向上的积极性。要恰当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学习文件、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发动团员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批评要实事求是、和风细雨、以理服人,防止简单粗暴。还要运用报纸、广播、板报等宣传工具,以及谈心、家访、参观、访问、请人做报告等形式和方法,把教育引向深入。总之,进行做合格共青团员的教育,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内容要丰富,方法要灵活,形式要多样,要讲究实效。

  在进行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的过程中,团组织要做好思想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团员的思想情况,动员组织他们积极参加到这次教育中来。教育要分层次。对表现好、模范作用显著的团员,要鼓励他们保持荣誉,继续前进;对于表现一般的团员,要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找差距,订规划,赶超先进;对于表现较差或不合格的团员,要给予具体帮助,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启发、引导他们改正缺点和错误;对于一些不合格的团员,经过反复教育仍不愿参加团的活动、不愿交纳团费的,在不伤感情的情况下,可以允许他们退团;对于犯了严重错误、屡教不改态度不好、在青年中影响很坏的团员,应给予必要的组织处分。

  进行做合格共青团员的教育,是一九八一年全团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团组织要加强领导。上半年,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抓好试点,做好必要的准备。在调查研究,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开。工作中,要紧紧依靠基层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各级领导要亲自动手,抓好典型,及时总结交流经验,进行分类指导。具体时间、方法和步骤,全团不作统一规定,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团中央准备在一九八一年适当的时候,召开部分试点单位座谈会,总结经验,推动这一工作的开展。

  

 


关于发布《国内贸易部标准化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国内贸易部


关于发布《国内贸易部标准化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商委、商业(贸易)、物资、粮食厅(局):
为使内贸系统的标准化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序开展,充分发挥其促进技术进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管理水平以及提高产(商)品和服务质量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现将我部制定的《国内贸易部标准化管理实施办法》,予以发布,请认真组织实施。各地在实施过程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科技质量局。
附件:国内贸易部标准化管理实施办法

附件:国内贸易部标准化管理实施办法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七日国内贸易部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内贸系统产(商)品生产和流通以及市场管理与服务的标准化管理工作,提高标准化水平与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下列内贸系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标准:
(一)产(商)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或安全卫生要求:
1、农产品(包括农业、畜牧饲养业等产品,如粮食、油料、蔬菜、鲜活畜禽等)及其加工、深加工产品(包括成品粮油及粮油食品、肉蛋与制品、中西式糕点及冷冻方便食品、饲料、淀粉、酿造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
2、农产品加工、仓储、运输机械设备,商业、服务业用机械设备;
3、再生资源的回收、加工、二次利用产品,工业和民用的煤制品,拆船业制品,菱镁代木产品。
(二)行业管理和服务领域标准:
1、内贸系统有关商业服务、经营贸易、工业生产的术语、定义、图形符号代号及制图方法等通用技术语言;
2、商业、物资、粮食经营企业、饮食服务企业的分类、等级、从业技术条件、专业要求和服务规范;
3、商品流通领域信息技术及其管理技术要求;
4、商品流通领域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管理技术与要求。
(三)产(商)品经营与服务的设计、生产、检验、包装、仓储、运输、销售、管理、使用方法或者生产、仓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
1、农产品及其加工、深加工产品;
2、农产品加工、储运机械设备,商业、服务业用机械设备,节能、菱镁代木、再生资源加工、散装水泥流通机械设备;
3、内贸系统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方法和安全要求。
第三条 国内贸易部积极组织、发展内贸系统的标准化工作,并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各级管理部门的发展计划内。地方各级内贸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组织、发展标准化工作,并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各自行业的发展计划内。
第四条 国内贸易部系统从事商业(零售业、批发业、仓储业、运输业等)、服务业(餐饮业、旅馆业和居民服务业等)、粮油肉菜等农产品加工业,商用和饮食服务业用、农产商品加工用机械设备制造与经营的各类企业,应当积极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促进本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保持同步。
第五条 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我国的标准。

第二章 国内贸易部标准化工作管理
第六条 国内贸易部标准化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全国内贸系统的标准化工作,包括跨部门而由内贸部归口管理的行业标准化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并制定内贸系统实施的具体办法;
(二)组织编制全国内贸系统的标准化工作规划、计划;
(三)组织制定、修订内贸系统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四)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内贸主管部门(厅、局)的标准化工作;
(五)指导由国内贸易部归口管理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商品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的工作;
(六)组织对内贸系统行业标准和国家重大标准的实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七)统一管理内贸系统采用国际标准的工作;
(八)在内贸系统新产品或服务的鉴定,现有产品或服务的改进,技术引进,生产许可证的发放,产品或服务质量的监督检验,产品或服务评优及产品质量认证、产品采标标志使用等工作中,进行标准的确认和标准化的管理和审查;
(九)统一负责对国际、国外标准化组织的业务联系。
第七条 国内贸易部科技质量局,是国内贸易部统一管理和组织协调内贸系统标准化工作的职能部门。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管理由部产业发展司负责。部内各业务主管司局根据所主管业务情况,负责提出标准制定、修订建议,并对已批准发布的标准在本行业组织实施。
第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内贸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的内贸系统标准化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国家和国内贸易部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并制定在本行政区实施的具体办法;
(二)编制本行政区内贸行业的标准化工作规划和计划;
(三)宣传贯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承担地方商业、粮食、物资系统中有关农产商品及加工产品、特殊工艺和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方面标准的制定;
(五)指导本行政区内贸行业有关业务行政主管部门的标准化工作,宣传和处理有关标准化工作的问题;
(六)指导本行政区内贸行业有关商业、物资、粮食、服务和工业生产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并受理企业标准的备案;
(七)受国内贸易部委托或会同地方技术监督部门,对有关产品或服务采用国际标准的情况,组织审查考核;
(八)督促、检查本行政区承担的内贸系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
(九)在本行政区内贸行业工作中,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和审查。
本条第(九)项的管理和审查包括:
(一)新产品、新工艺或服务的鉴定;
(二)现有产品、工艺或服务的改进;
(三)技术引进;
(四)生产许可证的发放;
(五)产品或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
(六)产品或服务评优;
(七)产品质量认证。
第九条 国内贸易部归口管理的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负责本专业的标准化工作。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国家按照专业范围,集科研、生产、使用、经销、管理与监督等多方面专家于一体,以制定、修订标准,宣传贯彻标准为主要工作内容,为行业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服务。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国家和国内贸易部标准化工作的法规和方针、政策,并制定本专业实施的具体办法;
(二)负责编制本专业的标准体系表,提出本专业采用国际标准的指导性意见,完成本专业采用国际标准中标准水平的审查评价,提出本专业制定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划和年度计划建议;
(三)协助组织本专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组织对本专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送审稿的审查;
(四)负责本专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宣传和解释;
(五)承担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相应技术委员会对口的标准化技术业务工作;
(六)在本专业范围内承担标准水平的审查和评价。
本条第(六)项的审查和评价包括:
(一)新产品、新工艺和服务的鉴定;
(二)现有产品、工艺和服务的改进;
(三)技术引进;
(四)生产许可证的发放;
(五)产品或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
(六)产品或服务评优;
(七)产品质量认证。
第十条 商品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是按照商品性质设立、受国内贸易部委托负责某类商品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的技术组织,其主要工作职责:
(一)负责贯彻国家和国内贸易部标准化工作方针、政策并提出制定、修订标准计划的建议;
(二)受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委托,组织该类商品制定、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审查和复审等工作;
(三)受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委托组织该类商品有关的技术人员对相关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和修订的标准进行论证,并代表经销环节参加标准审查,反映商品流通领域的意见和要求;
(四)宣传、贯彻、实施已发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五)对该类商品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六)收集国内外商品信息、资料,开展国际、国内标准化技术交流活动;
(七)向联网成员传递标准化信息,开展标准化技术咨询活动;
(八)开展商品与流通标准化研究,组织理论研讨会,为联网成员提供培训,提高联网成员有关标准化理论和管理素质;
(九)商品范围较宽的标准化技术归口管理,可建立相应的专业技术机构;
(十)积极协助和参加国家、行业中介组织、认证机构组织的对本专业商品质量认证、实验室认可等合格评定工作中使用标准的确认。
第十一条 内贸系统标准化工作人员在职称评定、晋升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应当享受与其他科技人员同等的待遇;对工作成绩显著、做出重要贡献的各级内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予以奖励。
第十二条 标准化工作经费:
(一)各级内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标准化工作计划和工作经费一并纳入行业发展计划之中,并在发展基金中按工作需要留出一定经费,用于本行业的标准化研究和标准的制定、修订以及实施各级标准的开支;
(二)企业制定、修订企业标准、承担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实验验证及实施各级标准以及商品标准归口单位的活动所需费用,应当从生产和流通经营费中列支;
(三)承担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内贸易部划拨少量补助费,主要用于制定、修订标准所需调研、资料、实验、咨询、会议等工作;标准补助费必须按规定合理使用,不得挪用;
(四)标准使用单位应当交付相应的费用,以支持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第三章 标准的制定
第十三条 内贸系统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下列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含标准样品):
(一)通用的术语定义、图形符号、代号、编号(含代码)以及技术语言等要求;
(二)产(商)品、服务的安全、卫生要求,产(商)品生产、贮运、销售、使用中的安全、卫生要求,工程建设的安全要求,环境保护技术和要求;
(三)重要基础件的通用技术要求;
(四)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
(五)商业、物资、粮食经营、工业生产、服务业等通用的管理技术要求和市场行为规范;
(六)国家需要控制的重要工、农业产(商)品。
内贸系统国家标准的制定,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下达计划,国内贸易部组织起草,国家技术监督局统一审批、编号、发布。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由国家计委下达计划,国内贸易部组织起草,建设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审批,国家技术监督局统一编号,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发布。
第十四条 对没有国家标准而需要在全国各地贸易系统某个行业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含标准样品)。制定行业标准由国内贸易部编制并下达计划,组织起草、审查,统一批准、编号、发布,并向国家技术监督局备案。
第十五条 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范围内统一的内贸系统重要农产品、服务及其安全、卫生,环保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制定地方标准的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内贸主管部门(厅、局)根据年度计划组织起草,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或委托有关单位组织审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编号、发布,并在三十日内分别向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内贸易部科技质量局备案。在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施后,该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第十六条 从事内贸生产经营的企业应当制定下列企业标准:
(一)作为生产依据的产品标准,进货商品质量验收标准;
(二)适用于企业内部的、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产品标准;
(三)生产、销售、服务过程中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制定企业标准要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必须与相应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协调一致;
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企业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发布,并在三十日内向企业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企业标准由企业法人代表授权的部门统一管理。
第十七条 法律、法规对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时,执行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八条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下列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
(一)在生产、经营、服务过程和工程建设中的卫生、安全和环保要求等;
(二)国家需要控制的粮食、油料、食用植物油脂、主食产品;
(三)重要的产(商)品通用标志、标识、符号;
(四)国家需要控制的通用试验、检验方法。
第十九条 制定内贸系统标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
(二)有利于高新技术在内贸系统的应用;
(三)有利于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提高经济效益;
(四)充分考虑安全、卫生要求,保护生产者、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五)保护环境免受破坏和污染;
(六)积极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
第二十条 制定标准应当发挥行业学(协)会,科学研究院、所,专业院校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吸收他们参加标准的起草和审查工作,或委托他们组织起草。
第二十一条 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以确定继续有效(即确认)、修订或废止。
第二十二条 标准的代号、编号按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内贸系统国家标准的出版、发行由国家标准出版社负责。国内贸易部归口管理的行业标准的出版、发行由国内贸易部自行负责。

第四章 标准的实施
第二十四条 从事科研、生产、经营、服务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需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包括配套设备)和服务,应当禁止生产和经营。
第二十五条 企业生产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时,应当在产品或其包装物上、说明书内标明所执行标准的代号、编号和名称。
第二十六条 企业在销售、使用商(产)品时,应当检查其所执行标准代号、编号;必要时进行内在品质的检验,有条件的要制定验收标准。
第二十七条 出口产品的技术要求由合同双方约定。企业经营、使用进口商(产)品时应当遵循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 内贸系统执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产品、服务和企业,其体系认证、合格认证、安全认证工作,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授权的部门所建立的行业认证机构实施。
第二十九条 内贸系统企业或单位推出的新产品或服务、改进产品或服务、进行技术改造,均应符合国家标准化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第三十条 内贸系统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负责对标准执行情况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检举、揭发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内贸系统各级检验机构对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标准进行检(试)验。要保证检(试)验手段先进、数据准确可靠、量值统一,充分体现检(试)验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法律、行政法规对检验机构另有规定的,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内贸易部标准化管理职能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八年一月一日起施行。